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刘明
视频剪辑 卢成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讯员 贺鹏 潘雪梅
00:09快充闪电侠发明的充电装置,15分钟就可以将电动轿车的电充到80%;给机器人装上“眼睛”的工程师指令“一线穿5针”;人体定位仪,能够准确给车辆做定位;精准操作机器人,在生鸡蛋上剥壳不破鸡蛋膜。
8月29日,武汉市总工会举办的武汉市工友杯首届“武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开赛,极目新闻记者现场见证了一串串让人惊叹的绝活。
给机器人装眼睛:“一线穿5针”
8月29日,在武汉市工友杯首届“武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上,一台机器人“一线穿5针”的绝活,让大家啧啧称奇。极目新闻记者现场见证了参赛者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工程师钟开学的这一绝活。
钟开学在操作机器人进行“一线穿5针”中
钟开学通过操作台发出指令后,一台身着“黄衣服”的视觉机器人,慢慢对焦。前后用时不到3分钟,成功地将一根0.2毫米的线,穿进了5根一字排列,分别只有0.28毫米的针眼中。
钟开学正在操作机器人完成“一线穿5针”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智能制造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在日益加速。视觉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落地的关键环节,在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中被大量应用。钟开学反复锤炼机器人技术,练就一身机器人操作绝活:将视觉机器人的高柔性和高精度进行巧妙融合。
钟开学与他的团队管理着从事汽车制造的300台机器人,为了最大限度拓展它们的生产和精准干活的能力,他给机器人安装上了二维及三维的“眼睛”。
过去拧螺丝和搬运汽车部件,靠的是人工,不够精准不说,效率还不高。如今,钟开学“培养”出来的机器人,不仅能够精准,效率还是人工的十几倍。
不仅如此,钟开学还“教会”机器人拼图,当各种汽车拼装件运到现场后,机器人会自动识别,精准地放到相应结构中,“它们按我的程序操作,从未失过手。”
比赛现场,钟开学指令机器人“拼图”,他先将4块建筑拼图中的一块,随意放在桌面上,然后再次发出指令,机器人准确地用“手臂”将拼块抓住,然后放进拼图中,严丝合缝。
钟开学这一绝活,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30多名徒弟,为公司创造价值360余万元。
快充闪电侠:15分钟可将电池充到80%
随着新能源电动车进入家庭,许多市民关心电池充电的快慢。在技能大赛的现场,来自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龚紫丹,带来了让人眼睛一亮的新能源汽车快充装备:充电15分钟,电动车电池中的电,可由30%充到80%。
今年32岁的龚紫丹,研发了这种名叫热管理系统的装置长达10年。他说,新能源电动车在极寒(-30℃以下)与高温(55℃)下,充电十分缓慢。为了确保电池充得更快,必须让电池避开极寒与高温。
经过多年的研发,他完成了一套逻辑编程方法,来实现快充测试。
龚紫丹与他的热管理装置(部分)
通俗的理解就是,给电池加装“空调”,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给电池增温,当温度较高时,给电池降温,实现恒温以利于快速充电。
一项测试表明,在极寒或高温条件下,快速充满电的时间,使用龚紫丹的快充装备,由2小时降为40分钟,安全性能还得到提升。而快充15分钟,则可以由30%充到80%,整车开发时间相应缩短一半时间,这套装置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以后,这个设备会陆续安装到新能源车上去,市民出游可放心充电了,续航能力也将大大提升。”龚智丹说,他的这个装备,已在猛士917上使用了,8月25日成都车展上已公开亮相了。
龚紫丹因此获得了一个“快充闪电侠”的雅号。
人体定位仪:准确给车辆做四轮定位
8月29日,在武汉工人文化宫举办的“武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现场,一台猛士917静静地停在广场上。这时,东风汽车集团技术中心的工程师张应龙被工作人员蒙住了双眼。
随后,一名工作人员迅速打开猛士车门,拿出工具,在车轮上鼓捣了几下,有意设置一些“偏差”故障,然后再摘掉张应龙的眼罩,裁判这时向他宣布比赛开始。
原来,张应龙展示的绝活是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准确判断该车四轮定位是否存在偏差。
张应龙让司机左右打方向盘,然后用手指与手中的普通水性笔,作了一下比对。3分钟后,他发现左前轮参数略有偏高,约为1度的1/4,于是用水性笔在纸上写出了偏差点位。与工作人员“制造”的偏差相符。现场人员为他的精彩鼓掌。
“我这个技能也是逼出来的。”张应龙说,公司在沙漠无人区等各种环境试车中,由于不便于携带四轮定位设备,以致在测试过程,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测试结果,费时费力费钱。
他决定摸索一种不用工具,用人体的测试方法,对车辆定位参数进行基础调整。2020年,经过3年的不断摸索和多年的经验总结,研制出了汽车底盘人体定位仪。
这个定位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了国家机械行业创新成果二等奖。
2021年,他将自己的成果做成课件,传授给他的同事们。
张应龙在展示人体定位绝活
机器人保姆:生鸡蛋上剥壳不破鸡蛋膜
机器人能够精准干活,其实离不开对它们无微不至关心的人。31岁的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工程师余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8月29日,在多位评委的注视下,年轻而又自信的余乐从容不迫。
他指令机器人用一只“手”,握住一把普通的镊子,镊子的尖头,只有1毫米,下方,是一枚刚买来的生鸡蛋。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轻轻戳破2毫米的鸡蛋外壳,然后慢慢扩大至2平方厘米,露出完好无损的薄薄的鸡蛋膜,前后用时6分钟。
余乐使用机器人剥生鸡蛋
“太精细了,真不容易。”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10年前,余乐大学毕业,就到了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车身车间,他致力于自动化设备的研究,机器人调试能力是设备自动化的核心,为了保障整车制造质量和设备安全,机器人调试“快精准”是他的追求。
“我与另外9名同事负责全厂1013台机器人。”余乐说,他们就是机器人的保姆,负责它们的运维、保养、调试,让它们精准工作,才能保证整车的质量。
此次大赛上,他充分展示了机器人操作的精准性和流畅性。他的高超机器人技艺荣获国家级、行业级创新奖项7项,其他各类奖项30余项,并申请专利3项,带徒弟超过10名,累计为公司节省费用超过2000余万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